美國能源轉型對俄羅斯來說是一劑迷藥
- 2021/4/7 8:40:00
- 點擊次數:17682次
1月20日宣誓就職的拜登迅速改變了特朗普的多項能源政策。特朗普當政的四年,美國實現了能源獨立,能源消費結構得到優化。盡管特朗普按照其“美國第一能源計劃”放松了化石能源開采限制,退出了《巴黎協定》,但得益于技術進步,過去四年美國仍實現了二氧化碳排放的下降。
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出口國,雖然俄美兩國的能源貿易不高,但美國能源政策的變化對俄羅斯仍有巨大的影響。在親近俄羅斯的特朗普當政時期,俄羅斯卻遭遇了近年來最嚴重的油價下跌打擊,那么,拜登的能源政策又會對俄羅斯產生什么影響?
美國自廢油氣地位
拜登政府的能源政策以重返《巴黎協定》為開端,以實現清潔能源經濟和凈零排放為長期目標,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能源外交的出發點。但在短期政策的選擇上,拜登就職后立即宣布放棄建設連接美國和加拿大的拱心石石油管道(KeystoneXL),嚴格控制美國國內頁巖油氣開發等,這都被視為對俄羅斯的利好消息。
拱心石石油管道在美國停止從委內瑞拉進口石油后變得緊迫,停止該項目將限制美國從加拿大進口原油的能力。而控制美國頁巖油氣的開發將進一步削弱美國在化石能源生產方面的優勢地位。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2021年1月美國頁巖油產量為每天740萬桶,低于2020年同期的900萬桶。拜登宣布將嚴格限制油氣開采中的甲烷排放,禁止在國有土地和海域發放新的油氣開發許可證等,這些都將在未來四年限制美國傳統和頁巖油氣的產量。根據預測,到2035年,美國海上油氣產量將減少30%。
俄羅斯科學院美國加拿大研究所能源安全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科爾涅耶夫認為,如果美國停止向油氣開采、傳統燃油交通和煉油行業提供補貼,在還沒有完全進入清潔能源時代的情況下,美國國內化石能源、特別是頁巖油氣開采將遭受嚴重打擊而衰退,美國化石能源獨立的地位也將不保。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將擴大進口石油和天然氣,而俄羅斯將成為主要的供應國。目前俄羅斯已經是美國第二大原油進口來源國。EIA的數據顯示,2020年10月俄羅斯向美國供應了66萬桶石油和成品油,在加拿大(396.8萬桶)之后居第二位,墨西哥列第三位,為57.4萬桶,沙特第四,為28萬桶。
目前俄羅斯已經有專家討論增加對美油氣供應的問題。比如,科爾涅耶夫提出參與委內瑞拉的油氣開采,并經過中間商出口到美國,以及在冬季通過串換交易增加對美國的LNG供應。俄羅斯的LNG已經通過大西洋向美國東海岸供應,未來在開發北極航道的情況下,向美國西海岸的加州和舊金山供應也存在可能。
特朗普已經對這一前景提出了警告。特朗普三月初在保守派政治行動大會(CPAC)上指責拜登政府將使美國依賴于俄羅斯能源。他批評了民主黨在重返《巴黎協定》和取消建設拱心石石油管道的政策,特朗普強調,他將美國變成了能源大國,而民主黨將使國家面臨能源災難,“現在的美國要為石油多付錢,而我當政時油價只有每桶37美元”。
俄羅斯爭奪市場優勢
限制化石能源開采還使俄羅斯看到了在國際市場上的機會。過去幾年,美國大幅增加了原油和LNG的出口,而這都得益于頁巖油氣的開發。如果美國減少油氣出口,其擁有的份額將由其他國家瓜分,而俄羅斯是其中的重要玩家。如果說,IHSMarkit在2020年發表的一篇分析評論中指出,當今世界正處于“頁巖革命的痛苦終結”之中,那么無疑,這對于俄羅斯是甜蜜的。
一方面,俄羅斯已經穩固地占領了廣大的中國市場,在歐洲的市場地位雖然受到挑戰,但俄羅斯有信心通過靈活的價格政策來應對。2020年俄羅斯對中國的原油出口超過8000萬噸,占其出口總量的近三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原油進口來源。中國放開原油進口限制后,俄羅斯原油受到中國地煉企業的熱烈歡迎。俄羅斯對華的東線天然氣管道已經建成投產,幾年內將逐步提高至每年380億立方米的設計運輸能力。如果俄羅斯能夠實現東線管道增供或者建成其他任何一條對華天然氣管道,就將取代土庫曼斯坦成為中國天然氣進口的最大來源國。
另一方面,歐洲市場上,如果來自美國LNG的競爭減少,俄羅斯的回旋余地將大大增加。年初歐洲寒冷的冬季對俄羅斯十分有利。2021年1月,俄氣向歐洲的供應量達到歷史上同期最高水平。根據俄氣公司(Gazprom)的數據,俄羅斯對獨聯體以外國家的天然氣出口量達到194億立方米,較2020年同期增長了45.4%。其中對德國的出口量同比增長32.4%,對意大利增長了221.5%,對土耳其增長20.8%,對法國增長77.3%。由于目前烏克蘭的過境輸氣能力并未完全利用,俄羅斯在短期內提高對歐供氣量并不需要指望“北溪-2”管道。
俄羅斯還在努力擴大其油氣產量。俄羅斯石油公司正在積極籌劃位于北極地區的東方石油項目,未來將進一步擴大經北極航道的石油供應;諾瓦泰克公司和天然氣工業公司的多個LNG項目正在建設,未來10-15年有望將俄羅斯的LNG出口量從目前大約2500萬噸提到至8000萬噸。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價格。由于美國LNG較為昂貴,且運輸物流更為復雜,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市場上更具競爭力。而在歐佩克+限產、全球經濟復蘇和美國限制化石能源開采的多重因素影響下,目前國際油價已經回升到接近每桶70美元的水平,這對于俄羅斯無疑是更加舒適的——更高的價格和更多的出口收入,無疑將刺激俄羅斯油氣公司加大投資力度。
長期前景:復興還是衰落
但是,如果我們將眼光放得更加長遠,比如2050年或者2060年,那么俄羅斯在化石能源方面的優勢是否還會繼續存在,在全球能源轉型的背景下俄羅斯前景如何,這將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十年以來,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全球能源體系中最炙手可熱的話題。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球新增發電裝機容量的90%。節能和去碳化技術,如可再生能源、儲能技術、氫燃料、碳捕捉的發展,以及能源產業去中心化和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正在使第四次能源轉型變得越來越現實。這一轉型的目標是零碳排放——目前歐盟、美國、中國等能源消費中心區域的一次能源消費已經基本穩定,其中部分國家(英國、德國、日本等)的能源消費則在經濟增長的情況下開始下降,眾多能源消費大國提出了在2050或者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計劃,禁售燃油車已經被提上議事日程。
需要強調的是,作為俄羅斯油氣出口的最大用戶,中國正在減排的道路上與歐洲和美國保持一致。中國2020年9月宣布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并對美國重返《巴黎協定》表示歡迎。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相關技術的市場化發展均居世界前列,致力于在減排、碳交易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成為世界領先國家。
在發達國家和中國致力于實現零碳排放目標的同時,俄羅斯并未準備好減排和應對下一次能源轉型。俄羅斯政府的2024年前工作目標中不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內容,新版的《2035年前能源戰略》中也沒有相關政策。由于化石能源豐富且大量使用天然氣,減排和提高能源效率對俄羅斯并非緊迫的任務,碳排放核算和交易、碳足跡追蹤和碳捕捉等問題完全不存在于俄羅斯的能源政策中。
但已經有研究報告認為,對于俄羅斯能源行業而言,全球性的能源轉型將導致傳統化石能源生產和投資的大幅減少,F代俄羅斯經濟的發展依賴于化石能源的大量出口和較高的價格,而全球能源結構的轉變將使擴大化石能源出口的努力受挫。根據俄羅斯科學院能源所和斯科爾科沃商學院的2019年俄羅斯與全球能源發展報告,即使在溫和的能源轉型情景下,俄羅斯能源出口可能在2040年前減少16%,使年均國內生產總值減少1.1個百分點。
斯科爾科沃商學院能源中心教授米特羅娃認為,俄羅斯仍有通過基礎性改革向能源創新發展模式轉變的可能。提高能效是實現減排和低碳化的低成本方法,俄羅斯也有發展風電和光伏技術的潛力。同時,這不意味著放棄化石能源,通過減少伴生氣排放、發展氫能等,可以使油氣與可再生能源并存。
俄羅斯的問題在于,在化石能源壟斷地位下綠色技術無法商業化。根據俄羅斯電力系統運營商的數據,風電和光伏發電在2019年俄羅斯的能源結構中僅占0.15%。即使按照最為樂觀的預測,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在俄羅斯發電量中的比例也只有2-2.5%。由于缺乏國內市場,俄羅斯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如氫能設備)的前景只能是對外出口,而這并不容易——將受到來自歐美和亞洲國家的激烈競爭。
押注化石能源可能使俄羅斯在未來10-15年出口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就像《2035年前能源戰略》中規劃的那樣。但如果缺乏對未來全球能源轉型的深刻認識,重蹈十年前對頁巖革命的判斷,遲于在技術和市場兩方面采取行動,那么美國的能源轉型政策,看起來給俄羅斯的是禮物,實際則是迷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